又至五月
狮子山下
黄澄澄的枇杷果挂满枝头
令人心生欢喜
草木葳蕤间
繁硕的枇杷果
恰似一个个风华正茂的少年
明媚了初夏时光
满树黄金果(张定发 摄)
“树繁碧玉叶,柯叠黄金丸”
在国人心中
枇杷浑身是宝
凭借其美好的意蕴
和极高的食用与药用价值
枇杷已在华夏文明史中“闪耀”两千余年
枇杷映晴空(张佳凤摄)
枇杷的种植与药用历史
被誉为“果中之皇”的枇杷,是我国南方特有的水果。因其叶似琵琶而得名,别称金丸、芦枝、卢桔、卢橘。早在2200多年前,中国就有关于枇杷栽培史的记载。西汉时期司马相如在《上林赋》中记载:“卢橘夏熟,黄甘橙,枇杷柿,亭奈厚朴”,在此时期,枇杷开始作为美味佳果进贡朝廷。
随着人类航海技术的进步和文化交流,枇杷开始从中国传入国外并被广泛种植,其食用和药用价值也逐渐被人们发掘,并被诸多医药典籍记载。
一树枇杷(区志朗 摄)
从魏晋时期起,枇杷药用功能便有记载,陶弘景编著的《名医别录》中,就记录了枇杷的味性和药用功能。
被尊称为“药王”的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其著作《千金要方》中记载了枇杷叶治疗咳嗽和呕吐的药方,为后世“枇杷叶膏”或“枇杷清肺饮”等方剂在医学中的实践奠定了基础。唐代孟诜所撰《食疗本草》云:“杷性温,利五脏,久食亦发热黄”,并阐述了枇杷子、枇杷叶和枇杷果实熟食的功用。
宋代寇宗奭撰编著的《本草衍义》十八卷之枇杷叶篇,不仅记载了枇杷的药用、地理分布和生物学特性,还记录了以枇杷完全治愈疾病的病历和药方。
琼树堆金(张佳凤 摄)
明朝时期,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·果部》则记录了枇杷在治疗“肺热咳嗽”“反胃呕哕”“鼻血不止”“酒赤鼻”“痔疮肿痛的药方和药用方法。
清代医学家赵学敏编著的《本草纲目拾遗》中,对枇杷果实和叶的药用功能分别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叙述和记录,还简单的分析了各自起作用的药用、药效原理,更为深入地拓展了枇杷的药用知识和药用文化。
雨中枇杷(区志朗 摄)
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,枇杷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得以进一步发掘。研究显示,枇杷果含有蛋白质、碳水化合物、膳食纤维、维生素A、B、C以及钙、铁、钠、钾等多种营养元素,其中胡萝卜素的含量尤为丰富。枇杷核含有的扁桃苷成分具有抗炎、抗肿瘤及免疫赋活作用。枇杷花亦有抑菌、止咳、祛痰和抗炎的作用。
枇杷与诗词书画
枇杷被视为美好吉祥、昌盛繁茂的象征,自古就是文人墨客诗画吟诵的题材。
金果盈枝(张定发 摄)
白居易在《山枇杷》中云:“深山老去惜年华,况对东溪野枇杷。火树风来翻绛艳,琼枝日出晒红纱。回看桃李都无色,映得芙蓉不是花。争奈结根深石底,无因移得到人家。”诗人以托物言志之手法,道出了心中对年华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山枇杷的喜爱和赞美。
宋代梅尧臣《依韵和行之枇杷》云:“五月枇杷黄似桔,谁思荔枝同此时?” 在枇杷面前,就连荔枝也稍逊一筹。南宋诗人杨万里枇杷诗有云:“大叶耸长耳,一梢堪满盘。荔枝多与核,金橘却无酸。雨叶低枝重,浆流沁齿寒。长卿今在否,莫遣作园官。”
明代高启在《东丘兰若见枇杷》中云:“居僧记取南风后,留个金丸待我尝”,以此表达诗人对枇杷的喜爱之情。
硕果累累(何思颖 摄)
在中国画的千年长卷里,枇杷不仅是静物写生的对象,更是承载着文人雅趣与世俗温情的文化符号。
《枇杷山鸟图》是宋代画家林椿的代表作之一,画面静中有动,妙趣横生。
宋代画家林椿的《枇杷山鸟图》(故宫博物院藏)
明代书画家沈周画有《枇杷图》并题诗:“弹质圆充饤,蜜津凉沁唇。黄金作服食,天亦寿吴人。”诗人对枇杷甘甜滋味的描写,与绘画相得益彰。
现代著名画家齐白石就曾以枇杷为题材进行了10 余次创作,相关作品均闻名于世。
画家齐白石的枇杷图
枇杷的四时之气
在众多水果之中,枇杷以其“秋萌,冬花,春实,夏熟”而独树一帜,《二如亭群芳谱》赞其“独备四时之气,他物无与类者”。
柯叠黄金丸(张定发 摄)
纵观枇杷的一生,其不争不抢,承四时之雨露,汲日月之精华,遂成金果。明代诗人李昌祺曾赞其“岁晏不改色,傲睨雪与风”,将枇杷与腊梅、松柏同列,以此刻画枇杷别具一格的风骨。
当代作家汪曾祺先生在文集《晚翠文谈》中借枇杷生长来说自己的经历——“自二十岁起,开始弄文字,蹉跎断续,四十余年……可谓晚矣”“前六十年沉淀心性、磨练文笔,到老了厚积薄发”。观其创作生涯,何尝不像枇杷树这般,历经岁月的洗礼和沉淀,终于迎来硕果盈枝。
也许,喜爱枇杷之人,在品尝其清甜的滋味时,也能品出这般人生况味。
有奖互动
你还了解枇杷的哪些文化历史呢
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佳句
我们将于5月18日22:00前
抽取评论区点赞量最高的前10位读者
赠送一套古代枇杷名画书签
愿你也能如枇杷树这般
在岁月的沉淀中积蓄力量
收获属于自己的累累硕果
视频摄制 | 区志朗 刘欣茹
书签设计 | 瞿莉佳
参考文献 | 李双玉,惠富平
《中国古代枇杷历史文化考述》
张玉,王建清《枇杷的营养及功能成分研究进展》
编辑 | 匡敏
审校 | 蒋朝常 徐行 晏华华 杨正莲
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↓↓↓
华中农业大学官方微信(微信号:hzau_news_center)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
华中农业大学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原标题:《狮子山下,枇杷熟啦!》
阅读原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