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魏略》还记载,曹丕继位后,曹彰需要就藩,曹彰因为没有得到重用就心有怨言,还没等曹丕下令让他就藩他就自行离去。曹彰有怨言应该是真的,毕竟他少时的理想就是要学卫霍,将十万骑驰骋沙漠,驱戎狄,立功建号!现在让他到藩国闲住,他肯定不乐意。但曹丕也不至于因为弟弟有怨言就杀了他,要是因为这个,曹植不是更该死?
鱼豢著的《魏略》,大多采用道听途说,真实性存疑,裴松之在引用时都提醒读者注意辨别,所以他的记载不大可靠。
据《三国志·曹彰传》裴松之注引《魏氏春秋》记载:“初,彰问玺绶,将有异志;故来朝,不即得见。彰忿怒,暴薨。”孙盛著述的《魏氏春秋》采信了鱼豢的说法,将曹彰暴毙和当初要玺绶事件联系在了一起。
孙盛之所以这么写,也是因为曹彰死的太快,太离谱,早上还是生龙活虎,晚上就暴毙,不能不让人猜疑。
但曹彰因为不得召见就暴怒而亡,也不符合他的性格,曹彰也是从死人堆里滚出来的悍将,这点委屈他还是受的住的。
上述正史记载,没有明确说曹彰是被曹丕所杀,都是捕风捉影觉得曹彰和曹丕不合,从而推测曹彰之死和曹丕有关。
南朝宋刘义庆在《世说新语》中则不再那么含蓄,他直接记载曹彰是被曹丕用毒枣毒死,还编了个场景,说是两兄弟在下棋的时候,曹丕命人端上枣子,他只拣没做标记的枣子吃,而曹彰则吃了带标记的毒枣,然后就被毒死。这个故事编的也太过离奇,曹丕万一拿错了枣子,岂不是把自己毒死了?
刘义庆是文学家不是历史学家,跟罗贯中是同行,他的故事不能当成历史看,姑妄听之。
三
这么多记载都怀疑曹彰之死有蹊跷,也是有原因的,原因就是当年曹丕曹植夺嫡之争后遗症太严重,以至于曹操死后这件事还有余波。
站在曹丕的角度,他没有杀曹彰的理由。
首先,曹彰是个赳赳武夫,只喜欢带兵打仗,做卫青霍去病,不擅长权谋,对曹丕没有威胁。曹彰跟曹植不一样,曹植不但有文才,还有党羽,丁仪丁廙杨修都是他的死党,而曹彰没有这么强的死党。
其次,曹彰不但对曹丕没威胁,甚至还很听曹丕的话。建安二十三年,曹彰率军平定代郡乌丸,降伏鲜卑轲比能,曹操召曹彰去长安向他汇报工作。曹彰经过邺城时,和曹丕相会,曹丕劝告他立功后不要飘飘然,去跟父亲汇报时要谦虚,曹彰很听大哥的话,基本上按照曹丕的话回复曹操。这说明曹彰很尊敬曹丕,对曹丕没有异心。曹丕没有必要杀一个听话的弟弟。
再者,曹丕继位后,对曹彰增邑五千,并前万户。黄初二年,进爵公爵。黄初三年,立为任城王。曹彰死后,曹丕还赐銮辂、龙旂,虎贲百人,这可都是天子的待遇。要是曹丕恨他这个弟弟,为何要赐给他这些东西。
大胆猜测一下,曹彰之死确系病死,他应该是得了诸如心血管、脑血管之类的疾病,发病仓促,来不及救治。我们现在心脏骤停,错过那黄金四分钟,大罗神仙来了也没辙。
总之,人生无常,曹彰急病而亡更符合实际,他的死大概率和曹丕无关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