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于顶部,洋葱状,造型 寓意来自佛教中智慧和慈悲的象征——莲花 。而且是莲花含苞待放的姿态,有一种内在的生命力。
石灯笼世俗化后,宝珠花蕾的形状就慢慢淡化了,有些很长有的很扁,有些雪见灯笼甚至都去掉了。
2、笠
宝珠的下部就是一个 斗笠状的盖子,就像是建筑的屋檐 ,通常有四边、六边和八边形,也有三角和圆形的。
笠的美感来源于它的弧度,有直线、凹形、拱形和凹凸相间。听上去很简单对吧,但实际一个微妙的弧形就能给人细腻优美的感觉。
而且笠的每条檐脊也有讲究,有些在末端会形成一个涡卷状的装饰,被称为“蕨手”,就像是蕨类植物新发的枝叶,一般来说弧度越小年代越久远。
到了后期安土桃山时代的茶庭里有些蕨手变得很大,比如上图就有点装饰过渡的感觉。像下图就更加简单,视觉上也更舒服:
3、火袋
位于笠之下,这是石灯的 核心功能部件 ,一般是跟随笠的面数,也是四、六、八面居多。
但不是每个面都需要开口,一般会有 两个相对的长方形开口,称为“火口”, 用于点火,其他面有些不开窗的可以用雕刻来装饰,比如有些佛教、狮子和鹿之类的浮雕。有的为了通风也会开一些小洞,一般为圆洞和月牙洞,表示日月。
4、中台